欢迎访问商业维权网!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当前所在: 主页 > 国内资讯 >

银行争夺海量商业数据

  • 时间:2014-11-05 00:00
  • 来源未知
  • 字号:

银行开始自建网购商城?这背后暗藏玄机。建设银行、招商银行等多个银行最近进军电商频频发力,剑指的其实是电商交易背后积累的商家和用户数据,并尝试开拓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金融服务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阿里巴巴。从最早的阿里小贷到最近的信用支付,一度被误解为“做银行”的阿里金融战略实际走向却是“挖掘数据为银行、商家和用户提供对接服务。”大数据时代,在金融机构倒逼的形势下,金融机构与传统电商将打造出怎样一个电商格局?

统筹:邓圣耀 谢美琴

看中巨量交易数据 银行自建电商平台

伴随着传统电商业务攀升,目前已有银行看中了电商平台。在平安的业绩发布会上,中国平安明确表示,未来发展中互联网是很大的部分。“互联网经营将是未来盈利的增长点。未来一两年有两个东西不能放过。一是移动技术,第二个是大数据。”

有此察觉的银行并不止一家,有先驱者已先行一步,开始自建平台。建设银行、招行银行从去年底开始打造电商平台,并在春节后开始大规模推广,以此迎接网络时代对银行带来的挑战。建设银行“善融商务”平台面世,招商银行“出行易”频繁发力,传统电商平台受到了来自银行资金大鳄的挑战。

在广州的东郊科技园,建设银行一个有上百号人的善融商务研发中心坐落在这里。建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沈奕明告诉记者,建行还有一个运行中心设在合肥,专门接受投诉和客户服务,现在善融商务业务由总行直线管理。显而易见,建行重资搭设的首个电商平台善融商务正在发力全速前行。

“按照传统方式做中小企业业务投入产出太高,B2B线上交易信息一目了然,上下游资金链条可见可跟踪,依托大数据的金融是未来银行创新的方向,即便目前需要投入的成本很高,但我们认为不能错失先机。”沈奕明表示。

据记者了解,截至2月初,建行善融商务认证上线商户1.2万户,注册会员92万户,企业商城累计交易金额40亿元,交易笔数3万笔,个人商城累计交易金额接近1亿元,交易笔数15万笔。与传统电商不一样,由于看准的是金融数据信息,建行打出了“永远不收费”的宣传招牌。

建行的创举触动了不少银行。“一直很关注善融商务的发展,不过,目前华夏银行搭建电商平台的条件仍不充分,但不排除随着业务的发展深入搭建电商平台的可能。”近期推出对接电商交易“平台金融”的华夏银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卢小群说。

在华夏银行的规划里,“平台金融”可将传统的企业融资、现金管理、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电子化,这一产品与电商平台的距离只有“网上撮合”一步。

与电商合作时被封锁信息 银行另起炉灶

然而,打着金融信息算盘的,并不只有银行。作为当前交易数据的拥有者,传统电商也嗅到了线上交易“大数据”对传统线下金融服务的推动和变革意义。今年3月初,阿里巴巴集团再推出“信用支付”业务,在金融方面继续扩展,进军金融业务的野心昭然若揭。在半年前的2012年9月,“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”在重庆成立,法人代表为马云,注册资金3亿元。

面对进军银行的质疑,阿里全力辩解,表示只为“服务银行没有办法覆盖的小型企业,通过数据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更低的坏账率,更低的交易成本,让银行站在自己的统一战线而不是对立面。”通过向银行收费,阿里为银行提供企业交易信息,同时将信息流和资金流都聚集在阿里的商务圈里。

在参与这场电子商务盛宴的模式选择上,的确有银行买阿里的账。从最初建行等联合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电子商务小企业贷款,到中信银行牵手腾讯打造在线授信平台,银行最初尝试与电商合作并尝到了电子商务数据的强大魅力。但不少银行先行者却逐渐发现,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中,银行与数据始终隔着一层纱窗,缺乏自主主导权使得数据信息的作用未能淋漓尽致地发挥。

“一开始,双方合作创新性地利用起电商所掌握得商户信用和交易记录,解决小微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。可是,随着业务的越做越大,阿里巴巴不再无偿提供信息,开始向银行索取贷款额度2%的信息费。这2%毫无疑问会转嫁到贷款商户头上去,贷款成本一高就影响了企业的接受程度。”熟知情况的银行业人士表示。

银行还发现了比收费更大的问题。“由于电商信息与银行不完全共享,导致银行很难核准电商平台商户交易的真实性。银行后来发现,有部分企业为了要贷款而去注册阿里巴巴账户,捏造交易数据。”真假难辨为基于信息的金融服务蒙上了风险迷雾。最后,建行不得不终止与阿里巴巴的业务合作,而选择自建平台。

银行做电商前景难料 数据之争未定胜负

“从银行自身角度来看,此时进入电子商务领域,有相当的紧迫性。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大量涌现,使得银行支付结算服务已经失去一大片城池,加上电商平台对客户资料、客户交易详情等信息进行了屏蔽,银行急需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切入电子商务领域。”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对南方日报记者分析指出,银行作为专业的金融服务平台,有非常丰富的个人和企业客户资源,便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搭建;另一方面,从对企业的服务而言,信用体系的建立,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资金服务,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,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局,双方业务相互渗透是大势所趋。

对于电商频频向金融领域发起进攻,银行似乎并未担心。“要做小贷,电商系的小贷公司肯定做不过大银行,资本金实力要求不同,小贷公司资金成本也较高。另外,像TCL、美的、格力等大龙头企业的供应商和销售代理商,很多都是中小企业,这类客户与银行打交道做信贷的机会比较多。总体来说,我们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冲击,因为市场实在太大。”对于与传统电商的竞争,建行如此认为。

对此,华夏的卢小群有不同的考虑,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,自建平台需要很长时间和资金投入,而对于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,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客户基础。因此,与大型企业ERP或第三方平台对接合作,则满足了上述要求。“现在多家银行都在筹谋电商化,重要的就是先发优势。大家选择的路径和模式也许不同。”

不过,业内人士分析表示,由于银行涉足电商没有先例可以学习和模仿,银行必须自己摸索学习,然后在符合银行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对制度进行突破,创新适用于电商平台的金融服务产品,这些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和论证。银行做电商路远且艰辛,但不踏出第一步永远不可能走向胜利。

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沈奕明:

银行做电商只为“信息”

【专访】

对于银行做电商是否合适的市场热议,记者专门采访了建行广东省分行主管善融商务业务的副行长沈奕明。

海量商业信息价值无限

南方日报:现在大家都在讨论,是什么原因促使银行从以往与电商合作到目前另起炉灶?

沈奕明:一个电商平台背后,有大量商家的交易信息、出货、支付、成交的记录,甚至只是一个点击查看的动作,都能够进行统计分析,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金融创新。我们做电商为的就是这些信息,解决授信中最大的难题——信息不对称问题。把握平台上所有信息,甚至是对细枝末节加以分析,才会发现客户的需求在什么地方。这是银行与电商合作模式所达不到的,合作方只会提供单方面的信息给银行,难以进行金融创新,甚至真实性都难以核实。

大数据信息集中对银行金融创新边际有多广、边际效应有多大,目前还很难测算。目前善融商务平台的全国认证客户户数只有1万多家,给金融业务带来的推动还不是很明显,一定要积累到1—2年后,才能判断出交易的真实性,大量的信息才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。

错位竞争解决小微贷款难题

南方日报:如何看待与目前传统电商平台的竞争,电商现在也在做融资服务,大家是不是撞到一块去了?

沈奕明:传统电商靠铺位、广告、交易回扣,这些都不在我们的经营范围内,善融商务是一个免费的平台,我们希望做错位竞争,做金融服务。通过电商平台拿到的信息不是跟传统电商竞争,而是为了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。

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,银行有经营指标压力,有放款投放的冲动,但现实却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情况不清楚。像广州周边的专业市场都经营得红红火火,可是按照传统的贷款审批机制,银行却感知不到。

电商平台推出的第一目标就是中小企业,我们是冲着专业市场去的,初期先积累成交数据,再用于贷款业务发放的分析和判断。按传统方式做中小企业业务投入产出太高,电商必然是未来的趋势,也是银行创新业务模式的蓝海。即便投入很高,但我们认为不要浪费了先机。有了这个平台后,掌握的信息基本能让金融服务渗透到客户的经营活动中,便于银行更有效管理。

电商金融服务想象空间无穷

南方日报:善融商务未来会在银行发展中充当怎样的角色?

沈奕明:有了善融商务平台,银行的发展空间会很大,又能带动生产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形成。平台带来的金融创新是未来最有前途的,搭载在这一平台上的可以是支付、融资和信息服务。比如,对不少企业来说,通过赊销的方式能卖个更好的价钱,于是我们就专门做了一个赊销的支付模式。赊销又带来了融资机会。只要有心去研究,交易数据中蕴藏的是商机。